「南方澳觀景台」是蘇花公路108公里處之原有停車場擴大改建成的觀景平台,其周邊除可提供花蓮及宜蘭往來遊客停車休憩之場所外,站在觀景台上更可綜覽宜蘭之美景,包括:南方澳內埤海灘、南方澳漁港及豆腐岬等景致。觀景台之西側可眺望虎頭山的蓊鬱壯闊,北面可俯瞰內埤海灘及豆腐岬的美麗景致。站在觀景台上更可遠眺蘇澳港,其地形三面環山,原為一小型港口,是由北方澳、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天然優良港灣,形勢相當險要且地勢天成,是遊客造訪南方澳賞海觀景的絕佳地點。

50年代的南方澳漁港漁業蓬勃,漁船的需求引發了機器的製造,生產漁船用機器及維修漁船的鐵工廠也相繼成立。「三剛鐵工廠」成立於民國51年,是目前南方澳地區現存最老維修漁船的鐵工廠之一,見證過南方澳最繁榮的歲月。創立之初是由三位各自學有專精的師傅兼好友組合而成,三人自命組成金剛陣容,故名「三剛鐵工廠」。後因時代變遷與工業技術進步,民國93年,鐵工廠決定結束營業。然而在其子弟廖大慶盡心盡力保存文化資產之下,於原址成立了「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經過近半年整理,將一、二樓整建成五十年代的工廠文物館,三樓則作為在地小型文化館,並隨著季節變化更換展出項目,整體內容及型態,在國內堪稱十分罕見。整個五十年代的歷史空間充滿令人回味的文物和令人感動的故事,透過解說和導覽,一定能讓您帶回滿腔的漁港知識和懷念,是到蘇澳地區最值得一遊的景點哦!

南方澳的「內埤仔」, 又稱情人灣、內埤仔海邊,原是平埔族噶瑪蘭人的聚居地。一九五九年成為南方澳第二漁港區。漁港外側以沙丘堤岸與太平洋相隔,面對太洋的沙丘,就是景觀優美的「內埤海灘」,它不只是內埤漁港的堅固屏風,也是賞海聽濤的極佳據點。由於一年四季都有許多魚族棲息及覓食,如白帶魚、水針、鯖、甘仔魚等眾多魚類,因此是釣客們揮竿垂釣的新天地,同時也是民眾休閒的最佳去處。內埤海灘呈弧形狀,地形分為海蝕與海積兩種。海蝕地形包括海岬、海底岩礁、海蝕崖等:海積地形則以細砂石礫混積而成的海灘為主。其實內埤海灘背山面洋,水質清澈,景色秀麗,常吸引人潮來此戲水,同時為欣賞旭日東昇,弄潮聽濤的優美景線,也是夏日戲水浮潛的絕佳休閒效遊去處。而海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民眾遊憩時應該更加小心,內埤海濱供奉乙座觀音大士觀海立像以祈保遊客安全。內埤海灣風景區在被規劃成海濱公園(北濱公園)之後,增加了沿岸步道,觀光涼亭,籃球場,停車場等設備,又加上了特別移植的台灣海桐,黃水皮,台灣樹蘭,白水木及台東漆等樹種,讓這裡成為美麗的觀光樂園,讓民眾在假日計畫,又多了一份選擇。

西元1946年居民因感念媽祖顯靈相救遂於1950年籌建南天宮媽祖廟,1952年完成大殿,1956年(民國45年)11月18日全廟落成。主建築採南式宮殿造型,成為當地居民們的信仰中心,直至今日,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成為南方澳的新地標。宮內因有於民國79年打造完成全世界最大的一尊金身媽祖神像(全身皆為純金打造,重達200公斤)而聲名大噪,吸引許多人來此朝拜,人氣沸騰,其供桌上放著許多平安糖,給遠道而來的香客們吃平安。另外二樓則供奉玉媽祖,為民國89年安座,福佑萬世。另外遊客若想吃一頓新鮮的海鮮大餐,漁港旁有許多海鮮餐廳林立,是最佳的選擇去處,由其這些漁貨都是剛從漁船下來,新鮮度更是沒話說,想買一些新鮮漁貨回家,可以就近到當地的漁貨巿場選購,順便體會一下當地的風土民情。

跑馬古道為淡蘭古道支線之一,文獻上稱為「淡蘭便道」,開闢於清光緒年間,是由先民利用新北市新店溪與礁溪猴洞坑溪河谷,所闢建的一條較為便捷的道路,也是先民進出淡水廳與礁溪,進行貨物交易、運輸民生物資的重要聯外交道。跑馬古道名稱由來是日治時期,日軍運輸軍火於道上,沿路官兵巡邏,故民間稱為「跑馬道」或「陸軍路」。古道全長約為5公里,前段1.7公里行經溪谷岩壁,苔石珠泉、蔓藤蕨草,呈現低海拔典型林相。溪谷中,有一字體蒼勁有力的「跑馬古道」石埤,是由礁溪著名的書法家周澄先生所題。悠遊於跑馬古道上不僅讓您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僅存的木馬道、流籠索道、營地等遺址,更能讓您與先民的開墾史產生對話。

五峰旗遠望有如五座旌旗插在山頭,仿似五指山,噶瑪蘭廳志有云:「……以形得名,五峰排列,如豎旗幟……」;山峰間有登山步道可以攀爬,步道盡頭是全長100公尺的瀑布共分三層, 下層長約20公尺,除瀑布下方自然形成小水潭之外, 順流而下亦有數處潭水可供遊客嬉戲; 中層水瀑由壁中穿出,長約30公尺, 有「觀瀑亭」以極佳之視野眺望翠綠山巒; 上層在狹窄的山谷中,由峽谷奔流而下,長約50公尺。 下層瀑布在五峰旗風景區入口處,規劃有兒童戲水區, 水質清澈、涼洌無比,每逢假日人滿為患, 戲水烤肉,人聲鼎沸,是全家人的休閒勝地。風景區闢有三層攔砂壩,是夏季嬉水、晨泳、露營烤肉的好去處。山徑步行可攀登五峰旗山巔聖母山莊,天主教徒視為朝聖的聖山。 五峰旗風景區旁另有一更清幽的勝地, 從入口處前不遠的土地廟旁小路上行, 約一小時的登山小徑路程,可上達五峰旗瀑布的源頭, 有幾處小水塘,水塘邊有小規模的宿營地, 登山界朋友名之為「五峰幽谷」,水質甘甜無比, 許多登山朋友經常取水下山泡茶, 而好水泡上好茶,更是清甘香淳,相得益彰。

碧涵軒卵羽陳列館陳列稀有鳥類如鳳凰、帝雉、角雉等珍貴稀有絕種鳥類羽毛和世界四大鳥種的鳥卵,讓人大飽眼福。館長張漢欽先生,因多年前的機緣,從山產店救回一對受傷的雉雞,觸發他決心投入保育台灣特有雉科鳥類的工作,並陸續設立碧涵軒鳥園、碧涵軒帝雉生態館以及碧涵軒卵羽陳列館,希望教導民眾認識鳥類、鳥類的生態、保護鳥類棲地,才有可能延續這些美麗的物種的生命。

無尾港,為一沼澤溼地,佔地108頃,由於出海口河道淤塞,水流無法排洩,故名之「無尾港」。因位在秋冬季候鳥過境的必經路徑上,加上溼地特有的豐富水生動植物資源,提供了鳥類食物來源,因此本區成為台灣地區主要的雁鴨度冬區之一。保護區約出現過 35科 170種鳥種以上,主要以水鳥為主,但因其鄰近山區又有大片樹林,所以也可以看到一些低海拔山鳥。每年11月起便陸陸續續聚集了至少3000隻以上度冬的雁鴨,其中以小水鴨數量最多,其次是花嘴鴨和琵嘴鴨,附近的水田和魚塭則有各種鷸行鳥科水鳥,樹林和旱田裏是一般平地的鳥類,新城溪口則常見到稀有的過境鳥及迷鳥出現。「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自1993年設立成為全國第一個水鳥保護區至今,政府積極投入相當多的經費建設,先後完成多項的基礎硬體設施包括:賞鳥平台、賞鳥小木屋、岳明國小解說台、賞鳥觀察小徑、賞鳥堡等設施。軟體部分則包括:舉辦賞鳥活動、編製動植物解說手冊、解說員培訓、鳥類調查、水文監測、春耕季節食源計畫、保護區外私有地翻耕復育等保育工作及解說中心展示工程等,並有「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的熱心義工們代為導覽、解說。

蘭陽傳說的「龜蛇把海口」,龜是指龜山島,蛇即指綿延的沙丘,利澤是其中的一段。蘭陽平原的海岸線因為受到海蝕的影響,呈向內微凹弓形海岸。只有蘭陽溪源自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間切割下來,冬山河挾帶大量泥沙沖刷入太平洋,沖刷力強,搬運物質極多,再加上每年都要到訪半年以上的東北季風,造成海岸線向東突出成尖嘴狀三角洲,其堆積作用十分旺盛且持續在進行,而使利澤海邊形成了高達數十公尺的海岸沙丘的地形;由於海岸沙丘橫亙,河流入海不易,因而在沙丘脊間的凹低處,造成排水不易積水成澤,形成背後濕地。沙丘上,羅列著芒草、林投、相思樹等,平滑得有如磨蠟後的海灘,與沙丘上的一帶綠色,構成一幅絕佳的景色。

利澤五十二甲,此賞鳥區位於利澤簡老街的西邊,五結鄉利澤村及下福村的冬山河東側,相傳這裡昔日開墾的土地面積有52甲而得名。本區地勢低窪,常年積水,形成大片草澤,自成特殊生態發展-潮汐淡水沼澤,如今大部分稻田已成沼澤地,而蘆葦是淡水沼澤的優勢植物,並魚類豐富,吸引大量水鳥在此棲息,以鷺科鳥類為多。而休耕的水田中,蘆葦叢生,有機碎屑豐富,水生植物亦多,成了候鳥與水鳥的絕佳棲息場所。 鳥況時機為每年十月到十二月及春天四月,常可見綠頭鴨、琵嘴鴨、蒼鷺…等鳥類的身影。歷年來紀錄了鳥種150種以上,特殊的鳥種不少,如灰雁、白額雁、羅文鴨、磯雁、角鵬鵬、黑頸鵬鵬等,紫鷺也曾出沒。 遊客若想在秋冬之際來一趟蘭陽之旅,建議可以騎著自行車沿著河岸觀賞秋季稻田風光和自然生態之美,尤其更不可以錯過具有珍貴自然資源的水鳥棲息地;五十二甲濕地,近距離觀賞珍貴稀有的鳥類,一覽冬山河風景區多樣化的面貌,育教於樂更能增添旅行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