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寮奎壁山的「奎壁聯輝」是清朝澎湖舊八景之一,奎壁山下東側沿岸,與無人小島「赤嶼」之間,在退潮時會裸露出S形礫石步道,約300公尺長,近年成為遊客戲水生態旅遊的據點之一,但因發現水淹腳時回漲速度甚快,務必精算潮汐,縮短逗留時程,以免發生危險。奎壁山地名的由來:自海上眺望奎璧山海岸時,山壁走向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海龜,故稱此地為「龜鼈山」。之後改名的典故為,澎湖進士蔡廷蘭取諧音以「奎壁」入詩云「奎壁雙輝列宿聯」納入澎湖八景之ㄧ。奎壁意指天上奎宿與壁宿,奎壁聯輝象徵滿天星斗與海面上的點點漁火相互輝映,構成一幕天然美景。 玩家秘笈 每日退至乾潮前3個小時體驗海底步道較為安全;秋季白天步道開啟後5-6小時關閉淹没,請勿於步道逗留,以避免發生危險。 夏日可於5時天亮以前來到奎壁山等待日出勝景,若剛好遇到退潮,則可登赤嶼欣賞日出,最好由當地人帶領,以免發生危險。 夜晚可至奎壁山海域欣賞海上諸島與漁火在月色下點綴的澎湖東海夜色,或許可以對於「奎壁聯輝」這澎湖古八景有一番心領神會。北寮赤嶼觀潮踏浪步道建議時間表連結
菓葉村近年來成為欣賞日出的著名去處,是湖西鄉東側一個純樸的小漁村。「菓葉」是一種植物俗稱,它的學名稱為「黃槿」,早在明朝時,這裡就有一大片茂盛菓葉林,因此成為澎湖以植物命名的村落之一。菓葉日出與西嶼落霞齊名,村內東北方的小山丘上是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每年冬至菓葉村許姓祭祖活動保留傳統的「軟筵」習俗,與舊奎壁澳村莊有密切的社群互動以及村莊內的灰窯殘跡,也增添菓葉的樸質風貌。 在這個小村落內處處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不同於高山層層雲海之日出景象,晨曦中的太陽彷彿從水中彈跳而出,而映出的紅霞,投射出各種彩度的紅,對應出菓葉日出的靜謐之美。「菓葉日出」與「西嶼落霞」同為澎湖兩大勝景,若想至菓葉觀日出景觀,建議必須於前一晚查詢日出時間,預留路程時間,由於日出時間相當短,應該提早出發,免得半夜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卻無功而返喔!玩家秘笈站在菓葉的海邊眺望東方,當太陽升起,加上光線和雲層折射關係,往往會看到疑似高山城市的海市蜃樓的影像。
林投公園在民國35年林投海濱首次植林9萬餘株木麻黃,到42年2月設立公園時,木麻黃業已綠蔭處處。 公園入口步道盡頭右側的軍人忠靈祠,原名為「台灣省澎湖軍人公墓」,始建於民國43年,是台灣地區最早興建的軍人公墓。75年進行重修,將主體建築改為三層,於78年完工。忠靈祠牌樓裡面有一座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時,由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維所題「浩氣長存」四字的碑塔。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等八二三砲戰殉國的將領,就寄靈於此地。林投村因為早期聚落東南小溪溝兩側叢生林投而得名,據說現在的林投公園及其以東的大片沙灘上都曾遍生林投。林投樹為抗風力、定沙力很強的優良樹種,極適合澎湖地區的特殊氣候,目前則只剩公園北側尚留有一小片的植株群簇,其他地方的林投都已剷除改植木麻黃林或其他花木。林投公園的沙灘綿延3個村落,尖山、林投與隘門,總長達3,000多公尺,是全澎湖最長的沙灘,環繞湖西鄉南面的海岸,景色壯麗。沙灘沙質綿密,海水清澈,是一片潔淨漂亮的「白色珊瑚碎屑沙灘」。玩家秘笈從尖山、林投往西南直抵隘門圓弧狀狹長的沙灘,林投公園是最方便親近觀海的景點。園內的綠蔭、寧靜、涼亭,木椅,都是您在豔陽下暢快體驗沙灘活動後,最佳休憩與消暑的地方。
山水古稱「豬母落水」。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日治時期,改稱為「豬母水」,光復後稱為「珠江」,民國四十年更名為「山水」。山水南岸東邊山水漁港一帶的觀音山,到西邊的豬母水山,總稱為豬母水垵。岸邊有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是旅客戲水的天堂。山水觀星公園位於山水漁港旁之高地上,往西而望是美如水彩畫的山水沙灘,山背則是遼闊的草原與濱海小徑。觀星公園設置有季節星象的石碑參考表,遊客可以在觀星廣場觀賞夜晚的星斗。山水著名的浮潛區,就在山腳下的海濱。山水綿延的金色沙灘、大片翠綠馬鞍藤攀附其間,金色陽光耀射蔚藍水面,原本只有當地村民前來戲水的私房美景終究藏不住,目前已成為遊客指名的旅遊勝地。
嵵裡聚落北邊有一座小山丘,形似古代官員所戴的紗帽,稱為紗帽山,嵵裡聚落正位於紗帽所延伸出來的冠耳(台語稱為「匙」)上,所以稱為「嵵內」或「嵵裡」。嵵裡南邊濱臨大海,有一片由珊瑚及貝殼碎片所組成的白色沙灘。早期是居民牽網捕魚的漁場,也曾一度發展為本縣最大的海水浴場,景色可媲美夏威夷的威基基海灘(Waikiki)。嵵裡沙灘綿延1公里餘,並有風積砂丘景觀,海域平緩,海水湛藍,是澎湖本島天然條件最優的海濱浴場。走在由珊瑚和貝殼沙構成的海灘上,或享受日光浴,或戲水弄潮,或露營野炊,誠為渡假一遊,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最適當場所。玩家秘笈西邊沙灘上一沙丘陡坡俗稱「白馬坡」,可挑戰腳力攀爬。嵵裡沙灘可從事傳統的牽罟活動,體驗豐富的漁村生活!
到澎湖遊賞的人,一定要到風櫃聽聽濤聲,否則便不能算是到過澎湖。「風櫃聽濤」為澎湖知名的景點。風櫃里位於風櫃半島的尾端,澎湖當地人稱呼「風櫃尾」。聚落南岸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因為波浪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端又被侵蝕成海蝕洞,再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每遇南風漲潮時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內空氣受擠壓,海水由縫隙噴出,發出呼嘯聲,猶如鼓風爐的聲音一般。玩家秘笈四角嶼夕陽、後山寧靜的無名沙灘,以及蛇頭山烽火連連的戰史,都是專屬於風櫃半島的風情唷。
清代開墾初期,因地勢較低,水源豐沛且土壤肥沃,得以栽種一畝畝的綠色田園,因此以「菜園」命名。菜園位於馬公的東南方,緊臨青灣與測天島間的內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經過人為開發後已成為多元化的生態園區,包含養殖漁業、溼地生態、珊瑚淺坪等。菜園漁港最大的產業特色是達60公頃面積的養殖漁業-牡蠣和近海箱網養殖,並已結合休閒觀光,發展出烤生蚵、餵海鱺等活動,讓遊客在海上體驗餵魚的樂趣,品嚐美味海鮮。玩家秘笈菜園休閒漁業區內有海上箱網養殖平台,開放給遊客前往垂釣跟餵魚,體驗澎湖漁民獨特的養殖方式,也享受跟魚群近距離接觸的樂趣。活動內容有牡蠣、箱網養殖生態解說,餵魚秀、海鱺/石斑/鯛魚拉力賽、趣鬥花枝或小管、餵食魟魚,無限量品嚐碳烤鮮蚵、海鮮粥或蚵仔麵線,菜園內灣活動安全性高(以業者現場公告為基準)。
中央街-最早的聚落中央街的習稱「街內」、「下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有十數條巷弄穿插其間,目前街內的建築,乃是依據明、清時代遺留的街貌修建而成,多處古蹟座落其中,著名的施公祠、萬軍井以及光緒元年建立的水仙宮,都位於中央街,「台廈郊」商會也在此成立,會館由先前的天后宮後進,遷入水仙宮。中央街的建築形式多為長條街屋,房子裡頭分別作生意場所、住家使用;窄小的巷弄,神秘、韻味兼具,有一寬僅2尺的窄巷,僅容一人通行。日治時期,中央街更成為商業中心,主要繁榮的商業區域為「七街一市」,分別為大井頭街、倉前街、右營橫街、右營直街、渡頭街、海邊街、左營街、魚菜市集,熱鬧活絡,規模頗具。直到光復後,馬公市街道重新劃分後,商業區逐漸增加,貿易區域也逐漸分散開來。 都市計畫的開發,對中央街的完整形成威脅,澎湖縣政府在民國80年委託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開始進行中央街保存維護計畫之研究工作,促成了中央街居民正式成立「澎湖第一街振興協會」注入活力。澎湖縣政府接續,擬定「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並劃定「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獎勵範圍,於90年起,鼓勵居民配合維護歷史古樸風貌辦理整建工作,因此得以保存原始風貌。
【縣定古蹟】觀音亭又稱觀音廟,位於媽宮城牆西側海岸邊,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由澎湖水師游擊薛奎所創建,廟內供奉大慈大悲南海觀世音菩薩,是全澎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曾一度為法軍所毀。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總兵吳宏洛捐銀修補。日治以來也屢有整修,民國48年(西元1959年)擴大改建成現貌。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遵古俗塑立於澎湖總鎮衙署大門前驅邪鎮煞的一對石獅,於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移建於觀音亭現址。這對外型威猛的石獅,是全台僅有由糯米漿、石灰、黑糖水等材料所調和砌成的大獅,完成至今仍保存完整,實難能可貴。 【西嶼落霞、西瀛虹橋】觀音亭附近海域的風帆活動遠近馳名,退潮時更是一良好的天然海水浴場,區內全長約200公尺的弧形鋼橋,就像是彩虹躍然在海面上,白天與夜晚截然不同的浪漫風貌,成了澎湖新地標。著名的海上花火節、泳渡澎湖灣及國際風帆賽皆在此登場,更打響了西瀛虹橋的知名度。夕陽、煙花、海景、點點風帆,增添了虹橋新風貌,變成了觀光客觀海遠眺最美的旅遊景點。
篤行十村是台灣最古老的眷村。日治時期,日本馬公重砲兵大隊進駐後,陸續興建了軍事設施、官舍和宿舍,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戰後國軍隨政府來台後接收,並分配給軍眷居住,之後軍眷人數增多,軍方在此日式住宅附近增建宿舍,造成目前獨特的宿舍群。日式房舍眷村位於媽宮古城牆邊,獨樹一幟,建材以竹、木材、編竹夾泥牆、石灰、黃泥及澎湖特有的玄武岩、硓咕石為主,建築結構與工法結合本地特色,並帶有部份歐美風格。眷村位於馬公巿新復里。澎湖縣政府於民國95年(西元2006年)將眷舍列入歷史建築保存,規劃為「眷村文化園區」。而澎湖縣政府也積極重建,讓篤行十村連結國定古蹟的「順承門」與「媽宮古城牆」,成為帶狀的人文歷史景點。篤行十村除了具有特色和歷史背景的宿舍群外,更孕育了許多知名藝人,如唱紅「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和「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張雨生童年亦在此度過。二位著名歌手的舊居,目前已分別規劃成藝展空間和紀念館,更為眷村增添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男主角柯震東的父親,小時候也住在此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