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村民和其他布農族群一樣,分別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在村落也都有兩種教派的禮拜堂;地利村的天主教堂成立已50多年,聽說村內3、40歲的村民,80%以上都是在天主堂上方的一棟平房裡由修女接生;地利村天主教堂這在台灣也可算是很有趣的紀錄。紅磚建築的教堂,座落花木扶疏的綠色草皮上,簡單樸實卻自有一股安定的力量,使訪客不自覺的放輕腳步,不敢造次。教堂附近有塊香草園;除了做為菜餚糕點的添加物之外,修女指導當地婦女製作香草包販售,以增加村民收入;教堂下方有面籃球場,對於富有運動細胞的原住民來說,也是陪伴他們度過許多慘綠少年歲月的場所。

部落入口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傳神的呈現族群的力與美,充分表現布農族人的勤奮和智慧,而村落圍牆的泥雕畫面,也敘述在異族統治下,身不由己的無奈。古代布農族人採大陰曆法,依據月亮的圓缺,將1年分成12個月,以結繩記事將重大的事件紀錄下來,後來發展出「布農族木刻畫曆」的象形文字,有一面牆即以仿木刻的泥雕,表現布農族群的智慧。

白牆綠瓦的地藏院與蓊鬱山林構成和諧的景色,極其莊嚴,使人有身處世外桃源之感。在地藏院裡,有一尊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木雕地藏王菩薩立像,為紅檜木精雕而成,寶相莊嚴慈悲。

提供埔里美人腿泡菜美食、小黃瓜泡菜、大白菜泡菜、蘿蔔泡菜、3D茭白筍農村體驗遊、埔里打工住宿體驗行程、埔里茭白筍手創DIY...等,各式不同的風味與體驗。

以前環潭公路還沒闢建之前,要前往文武朝拜觀光,必須先搭船到文武廟下方的碼頭,然後再徒步登爬一段十分陡峭的階梯,相當辛苦,因此該階梯早年有「通天梯」之稱。後來,環潭公路完成之後,遊客要前往文武廟就不用那麼辛苦了,於是慢慢地文武廟下方的階梯漸漸地為人所遺忘。近年來,日管處重新整修該階梯,全長約150公尺的坡道上闢建有366階,象徵一年366天 (閨年),而且沿途於每個月一號處,設置有供人停歇的平台,同時,一些屬於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資料也刻字在階梯兩旁,讓遊客在慢慢登爬的過程中,可以順便瞭解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於是該階梯被稱為「文武廟年梯」或「年梯步道」。在年梯步道上,除了有二十四節氣的年俗資料外,還有 「祈福風鈴」的設計,提供給遊客一種有趣的祈福活動;遊客先到文武廟購買專屬自己生肖的祈福風鈴,經過廟方加持過火之後,便可以寫上自己的姓名及祈求內容,然後到年梯入口處搖響大型風鈴,接著走下年梯,將自己的祈福風鈴掛在生日所在兩側欄杆上,便算大功告成。走在年梯步道上還可以做一項有趣的體驗:每一階梯上都刻有日期和當天出生的中外名人的名字。您可以找找看,自己的生日和哪一位名人同一天喔!邊走邊找,366階走來就不覺得辛苦了。

竹炭一村位於澀水社區內,竹炭的製成品都是取自本土4年生以上成熟竹材為原料,採用高溫炭化技術精煉而成,竹炭的組織結構非常緻密、孔隙多、且富含天然礦物質,高溫炭化下的竹炭具有很強的吸附力且有調節溼度和消除臭味等功能,已廣泛應用於生活環境當中。由於竹炭的功能已逐漸受到科學證實,竹炭相關產品也深受青睞,例如:竹炭杯可用來泡茶、泡咖啡,因為竹炭可以改變水分子,讓茶、咖啡更好喝;將竹炭放入米中一起煮,會讓米飯更香Q、可口。現代人多重視環保與養生,因此竹炭一村不但在國內享有極高知名度,甚至連日本人也備加肯定。竹炭一村目前打造出全國唯一的打擊樂器─竹炭琴,它是一副經過高溫超過八百度所燒烤出來的高硬度竹碳所製成,聲音清脆響亮,有別於一般的樂器。注重養生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探訪竹炭一村的機會。

農場主人年少時隨著父親養殖蜂業,在接手蜜蜂養殖產業之後,將農場轉型成為休閒觀光農場,不僅延續養蜂取蜜的作業,更規劃了多項主題展館,並有蜜蜂生態導覽館,成為學生戶外教學的好去處,且設置烘培館製作多項美味的蜂蜜糕點,還有許多DIY的體驗項目。此外,還有一條特別打造的百萬蜜蜂隧道,讓民眾可以與一百六十萬隻的蜜蜂親密接觸,是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中最具有特色的設施。

位於水社壩與明潭出水口之間,視野開闊,景色優美。可順遊水社壩及到日月潭傳奇風物館,聽聽傳奇老人的故事。

車埕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壩頂下方, 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於1916年修築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也是支線的終點站,集集線全長29.7公里,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從二水站上車,飽覽沿線風光,在穿越第五座隧道後,視野從隧道裡的一片漆黑,到眼前藍天綠林的豁然開朗,有如進入桃花源般的意境,因而又有「秘密花園」之稱。車埕火車站建於日治時代,現在的車埕站風貌,是經歷921地震的嚴重毀損後,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使用原木重建而成的,連站前的空地也使用原木鋪設,極富特色。車埕也是一個與電廠為鄰的小型村莊,在水里溪沿線總計有大觀抽蓄電廠分大觀一廠、大觀二廠、明潭抽蓄電廠、水里電廠及鉅工分廠,其密度之高全台罕見,因此使得車埕與水力發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車埕早在日據時期因蔗糖、樟腦、木材等之輸運交易以及日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所導入的人力和物力而盛極一時。1958年間林業鉅子振昌興業董事長孫海先生標到南投丹大林區林班之採伐權,取其交通疏運便利之優勢,就近來到車埕購地設廠,經營木料生產和內外銷, 極盛時期引進2千多名的就業人口,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有「小台北」之稱。70年代後,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 大多面臨關廠或轉型的困境,振昌興業向以出口大宗原木料為主,鋸材廠已無用武之地,停工後只好任其荒廢。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並增進遊客瞭解往昔木業發展,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於2008年6月開放的木業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台灣木業往昔盛況。值得一提的是,舊廠房的木構架是20世紀初的產物,在1950年代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所以在重建木業展示館時,採用「新與舊的交疊」覆屋保存舊屋架的設計理念,將舊屋架修復為木業創意館中的展示品,並於舊廠的木構架上另加新木構架,營造新舊木構造交疊於同一空間的趣味,錯綜的支架讓空間充滿變化與獨特的意象美感。也讓遊客看見了歷史演進與時代的進步。到展示館,除了參觀再生的廠房,重回50年代鋸木的場景,還有各種木料展示,一進展場即可聞到不同木頭獨特的香氣,彷彿進入森林裡享受芬多精的洗禮;走一趟木業展示館,對於台灣的林業發展,又有更多的了解。【車埕遊客服務中心】車埕遊客服務中心,座落在昔日的貯木池上,日式的木造建築顯得優雅而寧謐;除了提供遊客諮詢服務,簡報室播放車埕多媒體文化產業簡介,以增進遊客對車埕的瞭解;早期用於浸泡原木的貯木池,經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整修,綠美化成生意盎然的生態池;遊客可漫步環湖人行木棧道,享受濃蔭的沁涼;或靜坐遊客中心的觀景台,欣賞池中的綠頭鴨悠然覓食,感受秘密花園的那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