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曾有「龍湖」之稱,地理勘輿師認為日月潭從四周山巒向潭面延伸的半島,就像一條條鑽進水潭的活龍,潭中央又有一原名「珠嶼」的拉魯島,於是以「九龍戲珠」來形容。潭畔也有諸多與龍相關的地名,包括崙龍嶺、青龍山及二龍山等等,位於台21線要進入日月潭區的地方遂稱為九龍口。

建於日治時代以生產紅磚為主,長104尺、寬50尺整座窯共有13目,窯頭共有六個火口,創建者為林尾里民曾乾和,乃昔日農業社會以人工製造的燒窯,陳述先民胼手胝足的歷史陳跡,可惜921地震曾經損毀,而現在已經全部重建完成,並規劃成一個適合全家休閒娛樂的觀光園區。在綠色隧道的鐵道旁就可看到,每個窯洞裡,現在都變成一家一家別具特色的商品店。其中包含了有販賣小飾品的店家、咖啡館、休閒館‧‧‧等等。而在窯外部有一個〝休閒公園〞可在那裡休憩、烤肉唱歌、參觀目仔窯等等,是一個很好的休閒處所,來到了集集可千萬別錯過了唷!現在目仔窯已功成身退,轉型成為農特產賣場,遊客可由外觀遙想早期先民揮汗出窯的辛勞。

位於頭社盆地南邊的三聖宮,奉祀三山國王為主神,廟貌雖然談不上宏偉壯觀,但是卻顯得古色古香,是頭社地區的信仰中心。頭社一帶原本屬於水沙連原住民的領域,至今當地仍有「番仔墓」「番仔店」等地名為證,因此早期前往開墾的漢人常常會遭到原住民的侵擾殺害,為此,墾戶遂移請三山國王前來作為守護神,從此以後,據說每當有原住民出現於附近的山頭時,三山國王便會顯靈率兵士作操練狀,用以嚇退原住民.使得庄民得以安居樂業。三聖宮的三山國王原本是分散奉祀在民宅之中,早期對於防番害及求雨方面相當靈驗,因此居民倡建廟宇,以作為庄民共同祈求祭拜之用。三山國王具有濃厚的客家色彩,大都出現在客家聚落裡,但是頭社地區卻以閩南人為主,而且當地居民還將三尊山神改稱為 「三仙國王」,顯得相當奇特。

土亭仔曾為邵族石印社遺址所在,現在則是石姓氏族祖靈祭地點,步道因此以邵族的吉祥物-貓頭鷹為意象。從日月村南行四公里抵達一座涼亭,為沙巴山與茄苳崙交接處,即見貓頭鷹立像的入口。透過架高的木棧道施設,保護現有地形與植被,沿途並設置許多解說牌,提供關於邵族文化的解說內容。步道盡頭設置展望樓,可眺望南、北、西三面的遠山近水。

長度只有180公尺的大竹湖自然步道,是日月潭邊最短的步道。從公路下方的停車場旁進入,不遠處便有一座觀景台,觀景台右側往下即是深入潭畔的步道,在步道下方的潭面有一處滾滾作響的出水口,那是日月潭有名的特殊景點 ─ 日月湧泉。其實,那是武界引水道的出水口,日治時期,日人從仁愛鄉武界部落鑿通一條地底隧道直通日月潭,將濁水溪上游的水引進日月潭,以作為日月潭固定的水源。水鳥溼地 ─ 由於長年沈砂堆積,逐漸淤淺而蔓生整片蘆葦,是潭內魚蝦棲息繁殖的重要場所,也是鷺鷥、夜鷺、翠鳥的棲息地。到了候鳥遷移季節,更是雁鴨成群、蔚為奇觀。

澀水社區位於中潭公路大雁隧道西側,四面環山,從高空鳥瞰地形,好像綻放的蓮花山谷地形,住家分布於蓮心和花瓣底部,居民約230多人,也是全魚池鄉人口最少的村落;盆地景色如詩,30多戶白屋藍瓦斜屋頂的建築,雅緻又美觀,有「台灣小瑞士」之稱。澀水之名有兩種說法:一為此地山間常滲出泉水,「滲出水」台語稱為「泄水」;另一種說法是,早期此地的泉水的確有澀澀的味道,所以名「澀水」。澀水社區早期以種水稻為主,40年代「阿薩姆紅茶」興起,村民紛紛改種紅茶,成了魚池地區的主要產業。澀水盆地土質適合製陶,早期即有一家「迴仔窯」,以生產生活陶器營生,後因塑膠製品問世,「迴仔窯」因而沒落歇業;921地震災後,居民在國立手工藝研究院的協助下重造柴窯,並成立社區陶藝教室,利用澀水產的「白仙土」從事陶藝創作,並吸引遊客前往體驗捏陶的樂趣。2007年,澀水社區在競爭激烈的全國農漁村選拔中脫穎而出,名列十大經典農漁村之一。目前的澀水已是一處「喝紅茶、玩陶土、體驗生態」的好所在,四面山巒圍繞,並擁有尚未開發的溪谷、流瀑、林木參天的步道,陰晴晨昏各具風情;並結合民宿、森林自然環境和植物解說,發展森林社區,成為國人休閒的好去處。社區導覽預約:澀水社區發展協會049-2895938

中台禪寺自民國83年創建後,又於西元1994年至2000年開始重新規劃改建,今日的中台禪寺建築外觀莊嚴宏偉,惟覺老和尚與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對於中台禪寺的建築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並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讚嘆;中台禪寺除了建築令人讚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

921地震後,援建團隊以布農族傳統石板屋型態建造的文化會館,是潭南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希望藉此凝聚族人的向心力,激勵村民重建的決心,也讓前來參觀訪客,瞭解更多布農家屋的特色,以及布農族那份與家人親密文化會館相連、相繫的情感。是否當地村民的有心無力,或其他種種因素,這棟建築完工至今已10年,依然孤獨的佇立著;那空洞的家屋,有如倚門盼望的老人,不曾有些許怨言,只是默默的等待它的族人,讓族群的文物豐富建築的內涵;讓它變成有生命力的,不再只是空洞的軀殼。

日治時期,日月潭畔原有兩間廟,包括水社村的龍鳳宮及原為卜吉村 (今日月村)的益化堂,後來因為日人興建發電工程,日月潭水位上昇,兩廟必須遷離,電力株式會社收購了廟宇的資產,廟宇則利用所得的金錢擇地合併建廟,於1934年在日月潭北畔的松柏崙重建廟宇,於1938年完成遷建。1969年文武廟再次重建為中國北朝式的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礡;廟分三殿,前殿二樓為水雲宮,祀開基元祖及文昌帝君等,中殿武聖殿,祀關聖帝君及岳武穆王,後殿大成殿,則祀至聖先師孔子等,儒、釋、道諸神共居一堂。文武廟的大成殿是全台唯一開中門的孔廟,據廟方表示,那是因為文武廟位於日月潭畔,平常遊客眾多,為了方便遊客的進出才加開中門,並沒有特別的用意;不過大成殿以青銅雕鑄的孔子坐像,則是全省唯一奉有聖像的孔廟,除了孔子聖像外,尚有孟子及子思子,這三尊神像原本奉於中國大陸,在清末義和團之亂中輾轉流落到日本的狹山不動寺,之後經過複製才移遷文武廟,至於顏子和曾子的神像,則是其後人集資塑造,隨侍孔子,長相左右。 拜訪文武廟,廟前廣場兩側巨大的朱紅色石獅,也是遊客注目的焦點,那對石獅是新光集團的創辦人吳火獅所捐贈,因此在地民眾習慣戲稱那對石獅為 「吳火獅」。文武廟背山面湖,地勢雄偉,風景秀麗,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登上後殿觀景台,可以遠眺日月潭,視野遼闊,頗有擁抱天下之大度。

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位於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內,是利用廢置國小(原光明國小)變身而成,97年原光明國小廢併校後,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積極爭取校地活化運用,最後獲准作為「自然生態教育研習中心」來使用。透過一系列室內裝修及戶外整建工程,目前可提供學習教室、視聽室、攀岩場及露營區等,並整合自然生態及文化特色、觀光遊憩及環境教育,規劃有多元且完善的遊學及環境教育課程供民眾選擇。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於105年4月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目前已結合鄰近的頭社社區「活盆地」及周邊步道推出環境教育課程方案。民眾來到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將對日月潭有不一樣的認識,也能得到戶外活動的樂趣,同時培養對自然環境的親近及保護。環境教育課程方案●方案1:活盆地冒險王頭社盆地的地質為「泥炭土」,在分類上為內陸型濕地,由於具有獨特的地質條件,在盆地上踩踏或跳動時,附近地面皆會跟著抖動,十分有趣。本方案以體驗活動來探索人與溼地環境的關係,並與生活經驗相互結合,達到啟發學習者對濕地環境的關懷及行動。●方案2:水生植物巡禮頭社盆地屬於內陸型濕地,原來有許多台灣本土的水生植物,後因被開發為農地使用而逐漸減少。本方案透過一處重新規劃的水生植物區,帶領學習者來認識台灣原生水生植物及外來種對當地生態系的威脅,並藉由親自移除外來種的活動來了解生態環境維護方法。●方案3:夏夜螢光頭社水庫是全台灣最迷你的水庫之一,周圍的自然及生態資源相當豐富,夏季時螢火蟲更是閃爍飛舞,吸引人們佇足欣賞。本方案以實際賞螢經驗來引導學習者,除了認識螢火蟲及其棲地環境破壞問題,更重要的是建立愛護自然環境及生態保育的觀念。●電話:886-49-2861108●地址:555南投縣魚池鄉武登村銃櫃巷18號●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