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社盆地海拔六百餘公尺氣候溫和涼爽,盆地原本也是一處淺湖,後來因為泥沙淤積等因素,於是水潭慢慢地消退而形成泥炭土盆地。這種特殊的環境,雖然讓早期來到頭社開墾的先民不必為了尋找灌溉水源而傷腦筋。但是卻也在耕種方面吃足了苦頭;因為田地屬於泥沼地,體積較大的牛隻一進入便會深陷其中,因此根本無法幫忙耕田,所以必須完全藉由人力來耕種,非常辛苦。為了要改善這種狀況,頭社當地的先民遂在農閒之時,利用牛車搬運山土來填實泥沼地,以利耕作;但是時日一久,竟然形成上層是土,底下仍是水澤的怪現象。根據當地耆老表示,早期在頭社盆地的田地上用力踩踏或跳動,附近的地都會跟著抖動,十分有趣,因此活盆地又有「曼波田」之稱;另外用4、5公尺長的竹竿往較鬆軟的地面插入,整根竹竿會沒入土裡,相當奇特。歷經數千年的水草生長與淤積交互作用,盆地有一大片面積廣達五十公頃深達數十公尺的泥炭土濕地,因沼澤環境有機物難以分解,故有泥炭的形成和積累。泥炭是全世界最廣泛最重要的有機質培養材料,早在18世紀就已被用在蔬菜及植物生產上也有相當多研究,頭社盆地擁有如此優質的地形和地質,真可謂得天獨厚。走一趟頭社,感受活盆地的律動,將是今生最難得的體驗。泥炭土地質鬆軟,以前種植水稻時許多地方需要鋪上竹竿才不至陷入,九二一地震之後盆地大幅下陷遇大雨即易淹水因而大部分處於休耕狀態,泥炭土表層也因缺乏灌溉而結成硬殼,站在上面還可以明顯感受地面晃動的感覺,在有湧泉持續供應水分的地方則不但未結成硬殼,還因泥炭土浮在水上並長滿水草而變成水床般的特殊地貌,行走其上搖晃不已,此即聞名遐邇之曼波田(位於頭社紅木農莊正前方)。九二一地震當天晚上盆地中央有一段產業道路更因地震而沉入數十公尺深的湖底,活盆地的地質特性在此顯露無遺。頭社盆地有特殊的泥炭土地質,清澈的泉水終年不斷,較深的水域即有大型的河蚌,並有與河蚌共生的高體旁皮與台灣石鮒,色彩非常美麗。較淺的水域則有蜆的蹤跡。其他魚類如台灣馬口魚、鯽魚、七星鱧、鯉魚、羅漢魚、青將魚、條紋二鬚鲃等數量亦多。濕地中還有許多珍貴的水社柳,樹梢還有白鷺鷥族群群起飛舞,十足鄉村風情。此地自然生態資源非常豐富,螢火蟲、蜻蜓、豆娘、蛙類、甲蟲、竹節蟲、螳螂、鳥類、魚類、貝類等數量甚多。◎紅木農莊提供泥炭土濕地體驗、中英文生態教學講解導覽及盆地腳踏車之旅,歡迎洽詢,聯絡電話:(049)2861831;0920838026網址:http://rwcbnb.com/◎日月潭頭社活盆地導覽解說及草本手工香皂DIY製作,請聯絡日月潭頭社活休閒業區 049-2861789
集集鎮有個寶庫–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了推動台灣本土生態教育,保育中心有座以靜態展示的「保育教育館」,詳細介紹台灣的生態系、特有的動植物及環境保育問題等展場,並且不定期舉辦各種主題展覽;教育館設有解說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民眾更了解保育概念。館外還有一大片種植著各種植物的生態教育園區及蝴蝶生態園。生態教育園區刻意營造類似森林的環境,以吸引鳥類和昆蟲來此棲息;園區內還有水生植物生態池,逛累了,坐在涼亭欣賞成群的綠頭鴨優游其間,彷彿身處叢林;在這裡,除了知性的收穫,又可舒緩緊繃的身心。走進蝴蝶園,可恣意欣賞各色蝴蝶翩翩飛舞,幸運的話,也許還能享受彩蝶停棲身上的驚喜哩。此外,保育中心也設有野生動物急救站,從民國八十九年來已陸續救助過3000多隻的野生動物,在教育園區中有正在療養中的猛禽;到生態步道走一遭,還可近距離和這些平常不容易看到的珍貴鳥類打聲招呼哦!相關網站:http://tesri.tesri.gov.tw/show_index.php
草湳濕地面積僅約3公頃,卻有木本、草本植物二百多種以及十餘種水生植物,常年可見的鳥類、蛙類、蜻蜓及豆娘等物種豐富;是中部地區值得加強保育並提供生態教育及旅遊的寶貴溼地。區內的蜻蜓流籠、青蛙簡報室、嚇一跳橋等具有生態意象的遊憩設施,都是當地居民自發性共同製造、維修的,也是遊客的最愛。因為居民致力推動生態維護,每年四、五月間,濕地周邊螢光熠熠,是埔里地區少數賞螢的好所在;炎炎夏日,荷花盛開,田田荷葉在微風吹拂中,有如綠色波浪,令人暑意全消。不過因為溼地隱身在一片林蔭下,若無識途老馬或在地解說員引導,一般遊客常常不得其門而入。
慈恩塔步道,為台21甲縣道通往慈恩塔的森林小徑,步道由停車場沿石階漫步而上,長約700多公尺,在春末初夏的夜晚,流螢點點,是賞螢的好地方。
商圈內以各式各樣的木製品及舊物利用的環保概念打造商圈環境。內部設立了四個主要廣場,位於一樓的車站廣場及中央廣場分別為美食及手創DIY商品的主要分布區域;車站廣場位於車埕火車站旁,遊客一下火車即可看見林班道商圈,從車站廣場進入則可達中央廣場,主要為體驗及DIY商品區。位於二樓的天車廣場以及觀景天橋除設有紀念品販賣區以及便利商店外;另設立室內展演活動空間作為藝文活動演出場地。 林班道商圈以探索、美食、購物、育樂等四大主題,帶給民眾充滿驚奇、創意的DIY體驗,以綠色及原木營造處於森林的感覺;響應環保及樂活精神。 在【體驗工廠】,有可愛的小童玩、實用的文具、小家俱、以及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都是取材於挪威進口、台灣加工的【雲杉木】,其木質細緻,顏色柔和,且全部作品都以榫接方式組合而成,完全不用一根釘子,還可以在上面烙印可愛的圖案,每一件成品都令人愛不釋手!在這裡,您除了直接購買成品之外,也可以自己動手DIY來組合您所喜愛的作品。【體驗工廠】已事先把木材都裁切好了,並且有DIY木工組合教學。
車埕在木業發展上曾經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車埕以往也是中台灣過去林木輸出的轉運站。九二一大地震後政府為了加強加速重建日月潭,「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木業製造中心的舊廠房改建成目前的「車埕木業展示館」,讓往來的遊客可以暸解台灣木業當時的盛況,在舊木業工廠改建的展示館中親身感受木業的製造過程與環境。「車埕木業展示館」的主體外型獨特是一棟兩層尖頂的建築,屋頂為加蓋雙斜的覆蓋層造型,整體結構以木材為最主要的材料,鋼骨為輔助的支撐,風格上呈現強烈的現代主義,並且善用斜張、懸吊的方式讓鉚釘、鋼索相互結合,充分展現了結構美學。
水里蛇窯成立於民國十六年,由南投製陶師傅林江松(第一代窯主),鑑於水里當地為木材的集散地,燃料豐 富且陶土質佳,這些因素讓他決定舉家來到這裡成為當地第二戶的人家,也是最早到水里砌築窯爐的陶瓷工作者。由於第一戶人家是當地的大地主,剛開始頂崁還是尚未開發的荒地,因此地主希望藉由製陶師取土的需要來共同整地,把荒地整理成為可農耕的良田。 起初,窯場經營的狀況並非沒有遇到困難,在製作技術上經常遭遇到失敗的窘境,但這也激起窯主的研究精神,從失敗中記取教訓。由於他的努力,使得製陶技術得以成長,為水里成為陶藝之鄉的奠基者。
竹石園自103年起日月潭風景管理處委由福霖園藝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更名為「竹石園生態研習中心」,位於日月潭北側九龍口附近,自台21線約60KM+800m處轉進園區,全區佔地約6,000平方公尺,親近日月潭風光景色,地理位置極佳。竹石園生態研習中心以「竹石祕境」、「蝴蝶生態」及「產業體驗」的多元風貌呈現,入口「竹夢廣場」及「竹夢踏石階梯步道」有著多樣的竹類品種與復古風的石階,是熱門婚紗拍攝的浪漫情處。漫步至半途處的「蝴水岸」生態池與「蝶戀坡」蝴蝶棲地守護相望,蝴蝶翩翩飛舞於叢花中,成為園區生態新亮點。進入主體建築大廳中以竹片編織交錯製成高210公分的竹蝶王,成為保護竹石園眾蝴蝶的守護者,「蝶藝室」讓大小朋友歡樂體驗不定期推出DIY體驗活動,或者坐在「觀蝴台」欣賞日月潭和蝴蝶飛舞的風光美景。另外走一趟園區後方的私房「蝶舞茶香步道」,僻靜的山林生態讓到訪者駐足停留,充分讓心靈獲得舒緩療癒,真正貼近自然。
位於九龍口旁的土地公廟,名為「見晶宮」;傳說日本人在日月潭興建水力發電工程時,當地居民經常可見天空有一群亮晶晶的東西飛來飛去,據說是住在潭底的「龍仔銀」,因工程進行受到驚擾,紛紛往埔里方向遷徙,這裡便是當時人們最早發現龍仔銀的地方,於是取名「見晶」。若以現代科學的說法是,晴天太陽照射潭面,波光粼粼,金光閃閃 ,尤其是在土地公廟的位置,一眼望去,水面亮晶晶,故名「見晶」。
九二一大地震週年時,眼見大多數地震遺跡皆被清除,桃米社區幹部興起利用當地廟宇福同宮活動中心,將村內文物保存下來的構想,成為台灣第一個社區型的震災紀念館。館內除了地震遺跡,還收藏桃米歷史資料、文物及重建的點滴,是社區新的文史重心及新地標,也是桃米社區的遊客中心;屋頂上一隻展翅的蜻蜓象徵桃米村災後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