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是瑪家鄉的後花園。在海拔1,077公尺,雲霧飄渺的山巒裡,佔地約2甲地,種植很多桃樹、紅肉李樹、杏樹、野百合,視野非常優美。 為何以「桃花源」作為地名?先談談一則桃杏的情愛故事。桃花源主人潘永福先生在自家山坡地種植了很多桃樹,好不容易照顧到可以結實累累的程度,卻被一群沒有出資本的股東(猴子)給拖慘了,導致每年都血本無歸,沒法收成。最後他只好改變方式,試著將桃樹接上杏花樹,沒想到只開花,不結果,所開的花有白色、紅色、粉紅色,而花瓣竟然有32瓣(原先的桃花只有5瓣)。所以他稱這是「桃杏叢瓣花」,既漂亮又浪漫。原本他都在過年前剪花、賣花,是個快樂的花農。經過一段時間,他始終有一個未實現的夢想,就是很想帶動部落的產業。因此,他集結部落中一些有共識的人,成立了「瓦達部落產業發展協會」,改變產業策略,花期時開放觀光客賞花,酌收清潔費每人50元。 潘理事長從此不賣花,不賣果,為活絡部落的產業而盡一分心力,更提供遊客欣賞美麗浪漫的花海,營造瑪家鄉後山的世外桃花源。

祖先傳說中,青葉部落在400多年前,經過好幾次的遷徙,最後在民國65年改為青葉村。順著沿山公路185線,即可以看到以溪石和一群展翅欲飛的蝴蝶為入口的醒目意象,這就是「青葉部落」,非常特別,也非常醒目。三地門鄉青葉村是魯凱族的部落,這幾年由藝術家吾由及村民翁俊雄先生組成青年會,發動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改造部落,用祖先的故事激發力量,把自家的故事展現在房子的外牆。部落街道雖然不寬,但家家戶戶的色彩十分豐富,有的住戶是獵人世家,其住家的圍牆當然就以打獵的戰功為主,熊、山羌、野鹿等動物皆是主角。部落內一位女藝術家,打造了一扇非常醒目的蝴蝶窗,和一面蝴蝶牆。走進青葉國小,特別製作一隻蝴蝶階梯,與部落連結。巡禮了一趟青葉部落,猶如逛了一座戶外美術館,每家的圍牆都訴說著自己祖先的故事。建議您有空一定要來造訪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三地門鄉青葉村。很多人聽過魯凱族巴冷公主愛上百步蛇的淒美故事。故事中的巴冷公主的後裔,現在就住在青葉村中。

進入三地村的棋盤巷弄裡,在民國91年,全村居民共同創作全長453米的工藝之道。用現代工藝創造的生活之道,融合傳統思維,在步道上呈現出三地門的工藝。1212塊瑰麗的陶板是由部落裡的老人和小孩共同繪製。行走在工藝步道上,等於巡禮串連部落的工藝坊。由「峨格工作室」為起點,峨格本人喜歡把想法作立體的表現。參訪完峨格工作坊之後,再前往可到「沙滔舞琉璃工作坊」。沙滔舞琉璃工作坊的老闆用他自己的琉璃版畫,結合大女兒的舞蹈、二女兒的編織,和三女兒的咖啡,一起組成了琉璃工作坊。 參訪之後,可向「答給發力美食坊」預訂中午的美食。老板娘堅持在每份食材的取得、準備和烹調上都要花上時間和心力,做最好吃的原住民美食。 下午再繼續往「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參訪。談到蜻蜓雅築的珠藝工作室,就可以馬上連想到「海角七號勇士之珠」的名氣。這一路上的工藝之道和陶板圖騰,可以滿足遊客們對原住民工藝的喜愛和收藏的慾望。

尾寮山在屏東縣三地門鄉與高雄市茂林區的交界,大津橋的附近。尾寮山是登山客登百岳的訓練基地。海拔標高大約1,427公尺,是二等的三角點,其編號是1653號。登到尾寮山山頂,有一個鐵字標語,寫著:「山高人更高,水長腳更長。」尾寮山有兩個登山入口。一個是以大津橋旁的產業道路為起點,另一個登山口是在口社村的沙溪林道,從23.5K處進入。在第一個大津橋登山口旁的產業道路為起點,一直依循著「之」字形的步道緩緩向上盤轉,會經過一處建有「集義亭」,它的視野可以看到六龜方向的荖濃溪,還有茂林鄉境內的濁口溪,就在大津橋不遠處,形成雙流匯集的一種河道景觀。如果繼續爬升到產業道路結束,這一段路算是暖身。接著可繼續爬至海拔1,150公尺處之觀景台,可以看到茂林和萬山村的部落。要到達三角頂,還要經過很長的陡坡,需要拉繩索。這一段路程容易讓人氣喘如牛、兩腿發軟。所以尾寮山是一個登山客的訓練基地,也是訓練體力、腳力、耐力和毅力的高挑戰性路線,此段行程具有「小百岳」之稱。第二個登山口是在口社的沙溪林道23.5K處。從沙溪林道開始,沿途風景非常優美,視野也很寬闊。林道的動植物生態亦非常豐富,是南部地區自行車逍遙遊的路線。無論你從何處登頂,都是值得親身去體驗的。最近林務局也在步道沿途設置資源生態解說牌,並結合高樹登山隊認養尾寮山步道,宣導無痕山林運動,以及推廣「徐行、輕裝、撿拾、寧靜」等四個概念的登山理念,讓全民有優質的山林體驗。  

位於三地門鄉屏185線沿山公路的自行車道是屏東縣最早開闢的第一條觀光自行車道,串聯了賽嘉、口社、青山、馬兒村,沿途景色迷人,又有原住民部落風采,蜿蜒的山路,一直都是車友最愛的路線之一。馬兒村至安坡村為較為緩和的路段,經過常綠的楓林大道後進入寧靜的社區。 青山村內也有傳統建築及雕塑、彩繪,亦極富特色,還有知名的海神宮景點。騎乘腳踏車時記得最好配戴安全帽,做好防曬措施,帶足夠的飲水。騎乘當中,養成兩手同時剎車的習慣,注意自身安全。青山村: 青山村是三地門鄉的第二大村。當地有一個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 海神宮。海神宮並非一間廟宇,而是對景觀的形容。原來,其內的景觀有奇巖、峽谷和深潭。 景觀奇特,宛如神話故事的「海神宮殿」,因此大家稱之為「海神宮」。(目前海神宮受莫拉克風災影響暫停開放) 馬兒村: 是三地門鄉日據時代,日本人取音譯的發音而命名,遊客們千萬不要以為「馬兒村」裡有很多馬。 進入馬兒村以後,映入眼簾的就是原住民勇士乘騎戰馬的一種意象。經過這個意象以後,由綠色楓林迎賓大道,進入馬兒村。馬兒村依山而上,每經過一個橫巷,就是一個「鄰」。巷口都有圖騰代表。 在馬兒村47號,有一個很特別的故事。以前在日據時代,有兩位大頭目一起結婚,所以家裡頭就有兩個頭目碑,當時女頭目的地位較高,所以女頭目碑比較大。 騎在觀光自行車道上,沿途可經過教堂、原住民小米田、具有濃厚原住民色彩的休息驛站,相當具有特色。 小叮嚀:安全注意:最近砂石車行走沿山公路路段,請注意乘騎安全。  

在賽嘉國小後方,通往賽嘉飛行場的賽嘉生態步道,有2,100公尺。據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順發先生說,96年屏科大森林系助理教授陳美惠老師帶領輔導團隊協助屏東林業管理處作社區生態自然開發及導覽培訓,加上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處規畫,提供遊客感受不同的生態旅遊體驗。漫步於賽嘉社區生態步道,經常可以聽見遨翔天空大冠鷲和鳳頭蒼鷹的叫聲。幸運的話,保育類的朱鸝也會加入,發出低沉鼻音的聲音。晚上還可以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根據研究調查,生態步道中的蝴蝶總共有90多種。目前賽嘉國小,在生態步道的入口建造蝴蝶生態園區。種植很多蝴蝶的食草,以及蜜源植物。如果來趟夜間生態之旅,側耳傾聽小雨蛙的發條聲,和莫氏樹蛙模仿火雞的叫聲、日本樹蛙嘰嘰嘰,類似蟲的叫聲,以及拉多希氏赤蛙模仿人類上洗手間的聲音,以及澤蛙向你要錢的叫聲。這些不同種的蛙類集體鳴叫起來非常熱鬧有趣,像是演奏田園交響樂曲一般。還有,螢火蟲的飛舞,如果你接受過訓練,你也可以學習叫聲,引貓頭鷹出現。   小叮嚀:因為八八水災,步道有一段路坍塌,需要走臨時搭建的竹橋通過,請特別注意安全。 

►地址: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寶來街1號►電話:07-6881001►服務時間:08:30~17:00寶來地區為南台灣溫泉旅遊及熱門之泛舟、賞梅景點,並為欣賞南橫高山自然景觀之入口門戶,假日期間遊客活動頻繁。本處為因應遊客旅途中休憩停留所需,提供適當的旅遊資訊、休憩、優質餐飲環境乃於寶來老樹廣場位置興建「寶來老樹廣場遊客中心」。寶來老樹廣場現有珍貴老樹群(檸檬桉、老樟樹),從六龜進入寶來地區之途中可明顯看見老樹廣場及高聳美觀的老樹群,老樹廣場相較於周邊地形較為高挑其位置可眺望荖濃溪河谷及延綿環繞之山丘,風景優美,平日亦有遊客停車駐足到此欣賞優美之河谷景觀,每年賞梅溫泉季節慶活動老樹廣場亦為主要辦理展演之活動場所。本中心第一期工程(房屋建築工程)於98.10.13開工,99.02.06完工。一樓主要作為遊客服務中心,包括遊客諮詢服務台、多功能視聽室、旅遊導覽互動查詢媒體、展示區及休憩木造平台。二樓為小型會議室研討室及辦公室。一樓戶外並可做為多元休憩空間,將老樹廣場休閒遊憩功能與周邊溫泉及農特產業相結合,提供更優質、便利的旅遊環境,促進本地觀光發展。【無障礙設施】 行動輔助工具 輪椅:1 無障礙廁所 3間 無障礙停車位 汽車:2   

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於民國97年1月1日成立,位於中央山脈南段、南橫公路94公里處,四周群山環繞、風景秀麗。館舍計三層樓,面積共1372.53平方公尺:一樓設有辦公室、簡報室、手工藝品展示區及小型展覽區;二樓有會議室、手工藝教室;三樓為大型展覽區。館舍前有大型戶外展演場,可供各種祭典舉辦之場所。桃源區主要族群為布農族及南鄒族,此外尚有少數排灣族、魯凱族及漢人等。本館蒐藏、展覽的典藏品主要以布農族及南鄒族文物為主,期望藉此讓族人瞭解本族歷史脈絡,及文化變遷的軌跡;同時也希望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辦理各項文化研習活動,如母語教學、文物解說人員培訓、族人傳說故事等,以期達到永續傳承傳統文化的指標。本館希望打造成為文化傳承、藝術美學、創意生活及觀光導覽的育成平台,透過文化特色、區域景觀與農特產品,達到人才與資源的彙整,以提升區域整合發展的可行性。是故本館擬定經營理念: 保存在地原民文化,充實館藏文物。實施項目為: (1)靜態展示:以影像、器物等典藏品,展示本區布農族、南鄒族的人文發展史,以呈現其優質文化。 (2)動態展演:舉辦各種祭典儀式,如布農族的「射耳祭」、「播粟祭」、「進倉祭」,南鄒族的「貝神祭」等。 (3)研習活動:如族語研習、音樂文化研習課程、藝文創作研習等。 發展原住民文化觀光,推動地方產業,並提升生活美學價值。實施項目為: (1)旅遊資訊服務:提供交通路線、旅遊景點、溫泉及民宿等服務。 (2)農特產品諮詢:辦理當地農特產品,如高山烏龍茶、野生高山茶、愛玉、咖啡、脆梅、梅子醋、精梅等諮詢服務,以行銷高山優良的水果,茶葉等。 (3)手工藝品展示:展覽本區藝術家創作之雕刻藝品、手工編織品等,以提升其創造力,並讓遊客認識本區藝術發展。 (4)架設虛擬文物館:提供社會大眾查詢本館最新展示訊息。

魯凱族文物館原為「霧台鄉綜合大樓」,為一座三層樓之現代建築物,於民國85年在柯啟川鄉長的領導下開始籌劃興建,由文建會補助600萬元,第一階段充實內部展示設施,省府補助450萬元,進行文物蒐購等工作;民國88年由杜傳鄉長爭取省原住民事務委員會400元補助經費,進型第二階段的外觀改善,期間雖遭遇種種挫折及經費拮据等問題,但在各鄉長的全力推動下,及杜巴男父子貢獻所長,讓文物館充滿全然的魯凱族風格,於89年3月在全鄉民的期待下完工。設立理念 魯凱族文物館的設立,主要目的在蒐集和展示魯凱族的傳統文物,其規劃理念著重在於呈現多面的魯凱族文化,內容囊括各種生活上所需的用品、神秘的信仰文化、精巧的工藝技術作品、石板屋的格局規劃及型態等,成為一個小型、靜態的魯凱文化縮影,館內更提供了說明書導覽、英文版說明卡等服務,除了讓一般外來民眾能了解和欣賞魯凱族的文化特色外,更應視為一個永久性的文化保存及民族教育機構,凝聚族群的認同和歸屬,延續魯凱族的傳統文化。建築特色 魯凱文物館外觀為在地藝術家杜再福先生設計,再由杜再福與父親杜巴男先生協力完成外部裝飾,整棟建築運用現代工法配合石板建造而成,圍牆以魯凱族傳統舞蹈作為主題,保留魯凱原味之文化風情。所有的魯凱族婦女都展示珍藏的琉璃珠,手牽手歡迎遊客的到來,青年也跳著迎賓舞,連守護神百步蛇也興奮的將身體扭動轉成圓形,原味的建築,為來訪霧台的必到之地。 二樓館外並設置魯凱族傳統建築的石板屋,裡面不但將石板屋內的格局完整呈現,另也將一些簡單的設備呈現在石板屋內,開放式的設計,讓人走進屋內感受石板屋的冬暖夏涼。 文物館相關資訊 ■ 聯絡地址:屏東縣霧台鄉霧台村中山巷59號 ■ 聯絡電話:(08)7902297  ■ 開館時間:每週二至週日(週一休館),上午09:00至下午16:00

美輪山步道的入口在六龜不老溫泉的街上的慈祐宮旁,入口處有一木製的路線圖,標明步道沿途的休憩處或景點。步道前段為產業林道,過了茶園後,則進入較具挑戰性的山徑,終點為山頂的三等三角點,全長約4.2公里,海拔約為1000公尺∼1350公尺,約需4-6小時。擔心體力不足或時間不夠的遊客,可於抵達茶園後折返。步道沿途的景觀良好,在步道的一公里及二公里處,各設置了一個觀景台供遊客暫歇,在吹風納涼之餘,俯瞰被青山環抱的不老溫泉區,視野良好,可展望荖濃溪谷及南橫群山。在隨著山巒起伏的茶園裡,植有許多梅花,是這裡最富特色的景象。尤其是在梅花盛開時節,梅香、茶香撲鼻,若在清晨時分來到此處,霧氣尚未完全消散,朦朧間的茶園與梅花,景色如畫,令人難忘。走完了美輪山步道,卸下一身的疲累,放空思緒,這可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