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桃」魯凱族語 ~ ㄙ哩(音譯);國語譯音 ~ 沙里;姿 ~ 很多的意思,姿沙里沙里 ~ 是強調很多月桃的地區,以前山上沒有地名,原住民祖先到山裡耕種就以看到地區成長的樹木或植物做地名的取用。姿沙里沙里步道緣由因此而得名。步道位於茂林區公所後方產業道路進入,總長3.7公里;目前暫時開放一般步道2.1公里,從入口七里花香撲鼻引領,到賞蝶步道輕鬆健行,中途有觀景平台欣賞茂林里(部落)全景、濁口溪畔隨中央山脈的疊翠山巒盡收眼底,還有隱匿樹林裡的松鼠、五色鳥、雛雞、遨翔天空的大冠鳩…等豐富生態熱鬧鳴叫歡迎您;再登上瑪雅亭(瑪雅:茂林意思)觀賞濁口溪與荖濃溪雙流匯集的壯闊視野,終點至生態公園的紫蝶園全程約50分鐘,犒賞您一生私密的回憶。林間步徑1.6公里暫不開放遊客進入(終點有兩處茂林驛站、與六龜大津里望山腳處)。八八水災橋斷、路坍,姿沙里沙里古步道給了居民緊急對外聯繫、求援希望,並提供救援物資徒步背進部落的唯一救命路徑。姿沙里沙里步道開放路段目前為農業用兼生態賞蝶與健康身心的最佳步道,請遊客進入勿烤肉、露營、傷及農民作物。     姿沙里沙里步道入口 觀景台~觀賞茂林里  七里花香行人木棧道

驛站~簡單說是暫時休息地方。六龜驛站是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龜瞎區內繼荖濃驛站後又新增闢的貼心驛站,地點在台27甲進入六龜市區在六龜高級中學校門的右側醒目地方,周圍商圈7-ELEVEN、六龜鄉農會生鮮超市補充元氣方便,驛站兼具高雄客運六龜高中站公告乘車時刻表與候車亭雙層功能,造型風格現代優雅清潔。 驛站地址:高雄市六龜區義寶里光復路212號 校園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06:00~07:30 17:00~18:30 /例假日06:00~18:30 為維護校園清潔,一律禁帶寵物進入 六龜派出所電話:07-6895482 六龜中學電話:07-6891023  警務室  42     六龜驛站 兼具高雄客運候車亭    驛站在六龜高</p>
    </div>
        <div class=

民國98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因颱風挾帶大量豪雨,重創南臺灣,也造成茂林國家風景區內多處景點坍方,其中原為本管理處原辦公室的現址,也難以倖存,大水過後留下滿地瘡痍,只留下辦公室旁三根佇立原地的旗杆。本址現已重建為「茂林入口意象公園」,設有簡易的休憩設施,作為遊客行程中間的停靠點,讓遊客可以在此稍作休息,還可遠眺全台第三高的得樂日嘎橋,一睹現代建築的工藝之美。夜晚還可以欣賞,由燈光投影在裝置藝術上繽紛絢爛,如幽暗山谷中一座發光的雕像,展現出不同於白天的風采。園區內保留了未被風災沖走的三支旗桿作為紀念,象徵在逆境中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的精神,更邀請當地烏巴克工作室,協助創作雕塑具有意象的裝置藝術,名為「蛻變」與「希望」,是採用石頭與鋼鐵材質製成,其創作理念為,讓人看見希望,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底部的石雕代表著母體文化,刻劃當地原民失落的歷史,花朵孕育出蝴蝶,意寓大地及山林,是原民族人的母親;三隻飛舞中的紫斑蝶代表茂林區的三個里,正在蛻變長出新生與希望,迎向嶄新的未來。夜晚時打上絢爛的燈光投影效果,更是別有一番風采。災後本管理處也積極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這幾年來致力於茂林國家風景區內的景點重建、生態復甦與觀光行銷;雖然重建之路非常艱辛,期間也遭遇很多的難題與考驗,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與來自各地的協助力量,讓我們得以在風雨中重生信心,加速恢復茂林國家風景區原貌,再現昔日風華。    

88水災前 88水災後 88水災前 88水災後 88水災前

六龜東溪大橋:紅色鋼栱橋「東溪大橋」在台二十七線上,交通的主要道路旁邊。民國94年11月通車。該橋是中國鋼鐵公司捐贈,橋全長有131公尺長,橋寬7公尺,雙向道。 東溪大橋是經過蔣經國先生賜名的。早先,經國先生眺望邦復溪,覺得它很像家鄉的東溪。當時育幼院的地名叫「大苦林」,他認為不雅,於是便賜「東溪」之名給育幼院,因此目前育幼院的地址為:「六龜鄉東溪山莊一號」,東溪大橋名稱的由來,就是出自於蔣經國先生所賜。 六龜育幼院介紹:民國44年,與孔子同鄉的楊煦牧師,與泰雅族妻子林鳳英女士自願在六龜為原住民服務,創立了山地育幼院,養育原住民孤兒,所以被尊稱為原住民孤兒之父。 楊牧師,大家口中的「楊爺爺」,現年102歲。2008年12月6日,在高雄勞工育樂中心舉辦的一場「百歲生日音樂會」,前來為他慶生的人絡繹不絕。楊爺爺的一生憑著信心及毅力,盡心盡力為偏遠地區原住民兒童貢獻關懷。他的人生格言僅九個字:「交朋友、養小孩、傳福音」。他說:「愛永不止息」。 目前育幼院院童85人,工作人員約有40人。楊牧師也是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11位老友之一。六龜育幼院培育了無數的社會菁英。楊恩典與星光幫的梁文音皆出自於六龜育幼院。

龜王岩是一座姿態高昂,有著王者風範的山間岩石,狀似龜王一般。旁邊還附著生長的黃連木圍相伴。莫拉克颱風之後,依然佇立在荖濃溪畔的便道,靜默守候六龜村民的保護。

土壟灣(興龍)休閒綠地位於六龜區興龍里,荖濃溪畔。土壠灣是現在的興龍里舊地名。地名改於民國61年。土壟灣(興龍)休閒綠地像新龍戲珠,嬉遊六龜。遠可眺望山巒疊翠,近看兩側青山翠綠。土壠灣具有優質的河岸環境,以及親水風土的特色,園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及運動遊憩設施,讓遊客及當地居民體驗健身運動及遊憩樂趣。土壠灣休閒綠地入口有題字「土壠灣」三個字,由在地陶藝家李懷錦老師國小三年級的小女兒李巧珍的樸琢書法字寫成。巧珍出生時早產,又有肢體的障礙,發育遲緩,在入口題字「土壠灣」三個字,意義非凡。蜿蜒流長的荖濃溪是六龜區的一條生命動脈,也為六龜帶來生態資源的觀光潛力。  

荖濃驛站是由荖濃國小現任校長林敏婷校長構思,結合學校社區化並與本處推動六龜觀光旅遊,連結點、線、面,營造人性化的休憩驛站。整體規劃提供遊客及在地居民一處休閒、舒緩身心的場所,驛站內有舒適的化妝室、水生生態池、涼亭及安全步道,校門並以及展現學校願景的陶板藝術景觀裝飾。 在荖濃驛站,可以欣賞到六龜當地的藝術家:李懷錦老師的柴燒與岩燒藝術及吳育屏老師的彩繪藝術。 彩繪玻璃意象:表現的是孕育於自然體驗,成長於快樂學習。 陶板意象:表現出立居於現實生活環境,營造最優質的潛力,來發展社區。

達拉拔樣位於霧台村活動中心的左側巷內,位置較不明顯,達拉拔樣對於霧台部落的族人來說,是真正的大貴族、大頭目,從屋外的大榕樹和立石標記及屋簷下的木雕就可以看得出來。大頭目家屋外總是有一大庭院,當部落有重大事項需要由頭目向族人宣佈時,族人便會在頭目家屋前集合。達拉拔樣的家族源頭可以追溯到舊好茶時期,魯凱族人從台東遷居到舊好茶之後,因為人口逐漸增多,所以由平民外出拓荒,在今霧台定居下來之後,再派舊好茶的頭目家族成員到霧台當家,成為現在的達拉拔樣家族。

瑪家鄉三和部落最早拓荒史的私房故事:瑪家鄉三和部落原來是「隘寮、沙地、光地」,如何演變成現在的綠地,是一位來自美國的牧師喬艾光在民國32年用台灣基督教福利會(簡稱「TCS」)的資源,幫助原先由霧台、三地門、瑪家鄉三個鄉的原住民移遷來隘寮墾荒。這些原住民與沙石爭地,向沙地要糧,堆大石、砌矮牆,鏟沙地成農地。「TCS」聘請了漢人王順調先生,以及高順良先生,指導農作物耕作。並發動每戶給1.73甲的農地以及農作物的種子,給予生產的技術訓練。並以工代賑,每年每月可以領22磅麵粉、2磅石油,以及救濟衣服及物資,滿足每個家庭基本生活所需。這期間歷經千辛萬苦,但是有些時候,依然克服不了農作物收成欠佳、貧窮不足溫飽的境遇。曾經,也有人起鬨,要大家回山上討生活,所幸,有多項改善措施,從無到有的重建,終於得以安定下來。 此時的三和部落就是喬牧師為代表的「TCS」和漢人王順調先生,以及原住民高順良指導員等這三方面共同幫助先民合力奮鬥的「隘寮懇區山胞移駐地」。民國56年,經村民大會會議決議改名為「三和村」。 三和村實際有三個村─ 北村玉泉社區排灣族、中村三和社區排灣族,和南村美園社區排灣族、魯凱族的居住地。 三和村手工藝 ─ 原住民工藝工作室在屏37線上   撒卡勒文物陳列館 ─ 2003年成立,是魯凱族文化藝術雕刻家撒卡勒,也就是漢名彭水光牧師所創立的。彭牧師的每件作品都有民族文化創作故事。他是一位非常幽默、親切、開朗的藝術家,造訪欣賞他的木雕,一定要先跟他預約,請他細說。聽他講述自己的創作故事,非常精彩。他也是一位金曲獎的得獎人,多才多藝,是國寶級的人物。彭牧師擅長於木雕、石雕,和傳統歌謠創作,是非常幽默的傑出木雕家兼音樂家。撒卡勒文物陳列館 地址:瑪家鄉三和村美園巷101號,電話:(08)799-3105。 愛妹手工藝坊 ─ 謙虛的康愛妹女士於97年獲得魯凱族特色商品競賽獎。她用愛心和信心、經驗,加上將族人舉辦的傳統婚禮呈現在作品上,不論是設計、佈置和花轎,都加高度的創意,得到很多部落人的讚賞。她的作品,不論是琉璃珠、繡頭飾,及包帶等,都是一級棒的。電話:(08)799-1711。住址:瑪家鄉三和村美園巷30號。 可勒可工作室 ─ 孫瑞珠女士是傳統刺繡及珠繡手藝家。腊染是她的專長手藝教學,非常有創意和巧思。電話:(08)799-3141,住址:瑪家鄉三和社區。 巴書郎木雕工作室 ─ 無師自通的林永森老師,出身於貴族之家,憑著自己的興趣與天賦,從事木雕工作二十多年,目前在北葉國小和屏科大教導木雕課程。工作室在三和社區內,電話:0910756332。 都拉巴拉斯工作坊 ─ 賴春菊女士因為參加政府的永續就業計畫,培養了第二專長,在皮雕、浮雕以及立體雕刻的創作上,作出非常好的成續,賦予皮雕全新的生命面貌。她用感恩的心從事創作,回饋社區。工作室電話:(08)799-4385,住址:瑪家鄉玉泉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