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教堂位於「豬屠溝」源頭北畔,此地昔為洲北鹽田與中洲鹽田交界。西濱空曠平坦,早年以鹽田為最大地景,突出於地表者為鹽堆,水晶教堂即以鹽堆之大堆連結小堆為造形意象,以鹽的白色為主色調,並取結晶鹽的晶瑩剔透為其發想,結合曾經撫慰無數烏腳病患的教會意念,乃有此名。該教堂完成於2014年,係「婚紗美地」之一景,視野遼闊,空曠幽遠,南可遠眺西山、「狗氤氲」及提溴塔,亦可往西通往井仔腳鹽田。
水晶教堂位於「豬屠溝」源頭北畔,此地昔為洲北鹽田與中洲鹽田交界。西濱空曠平坦,早年以鹽田為最大地景,突出於地表者為鹽堆,水晶教堂即以鹽堆之大堆連結小堆為造形意象,以鹽的白色為主色調,並取結晶鹽的晶瑩剔透為其發想,結合曾經撫慰無數烏腳病患的教會意念,乃有此名。該教堂完成於2014年,係「婚紗美地」之一景,視野遼闊,空曠幽遠,南可遠眺西山、「狗氤氲」及提溴塔,亦可往西通往井仔腳鹽田。
鄭豐喜先生於民國33年出生、民國64年去世,其著作「汪洋中的一條船」展現其殘而不廢、一生奮鬥的事蹟;民國66年電影公司將其一生拍成電影,並成為國中小學的生命教育課程。鄭豐喜故居興建於民國49年,雖僅是簡易三合院,但留下許多鄭豐喜先生生活遺跡與所使用過的器具、書籍與樂器仍保留至此。保留此處著重的是其歷史文化價值與此棟建築之場所精神,盼能宏揚鄭豐喜先生奮鬥不懈的精神。
宜梧社區,因早年遍滿椬梧樹,十一月中旬開始開白色小花,一月中旬就陸續有成熟的紅果實,但後來遭人濫砍幾乎絕跡,近年來透過社區再造,居民的齊心合力育苗,如今社區已有近百株椬梧樹,重現早年宜梧風情。
外傘頂洲位於東石港西方海上約14公里,長約20公里,寬度1-3公里,面積約100餘公頃,呈東北、西南走向,因形狀似傘得名,是臺灣最大的沙洲。外傘頂洲受到波浪、沿岸流及東北季風影響,平均每年往西南方向漂移60至70公尺,被稱為「移動的國土」,行政上歸屬雲林縣口湖鄉,但實際上大部份則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主要由濁水溪出海時挾帶大量的泥沙沖積而成。近年來由於沙源減少,面積範圍逐漸縮小,嘉義沿海也因此逐漸失去天然的屏障。外傘頂洲上現僅有燈塔一座及漁民自行搭建之「竹篙寮」。
民國3年(西元1914年)興建的塭港堆燈塔,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外傘頂洲,是一座建立在沙洲上的燈塔,塔身為鋼架塔。溫港堆燈塔的興建,係因其所在之長約5公里、寬1. 2公里的浮動沙丘,經常隨潮汐忽隱忽現,進而影響附近水道船隻的往返,為了安全之故,乃興建本燈塔。不過,由於塭港堆燈塔建立於沙洲上,因此不斷飄移,也不斷面臨地基遭沖毀的危險。塭港堆前後已重建七次,寫下台灣與世界燈塔史上,燈塔重建次數最高的紀錄。
1. 一日遊建議行程:
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刺繡文化館→朴子配天宮→東石漁人碼頭→外傘頂洲
2. 二日遊建議行程:
第一天: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刺繡文化館→朴子配天宮→東石漁人碼頭→外傘頂洲→夜宿東石民宿或布袋民宿/旅館
第二天: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鰲鼓溼地森林園區
或布袋遊客中心→布袋觀光魚市→好美寮自然保護區
定期航班出船時間:每週五中午12時40分,票價為550元/人(含炒米粉或小吃類簡易餐點)
在烏腳病盛行的歲月,北門嶼教堂與王金河醫師共同為病患的身體與心靈奉獻付出,教堂後面被稱為「北門小白宮」的建築更見證了當初的這段歷史。
而附近的永隆溝是日治時期運鹽的主要航道,早年是繁華的渡頭,現今則是漁民賴以為生的經濟動脈,遊客可以站在橋上觀賞水上人家的美景,感受過去北門的風華。
布袋港東側,海埔新生地北側,距西濱快速路布袋港交流道約200公尺,遊艇港碼頭長度459公尺基地面積約5.3公頃,遊客服務中心一棟面積450坪,景觀綠地約6公頃,可停泊小型遊艇100艘中大型遊艇100艘合計可停泊遊艇200艘,陸域區可停放大客車12輛小客車26輛遊艇200艘。 其配置附屬設施,如服務遊憩區、遊艇碼頭區、自然景觀區、淺岸活動區、濱海活動區等設施,發展布袋港為觀光碼頭,提供海上旅遊之交通遊憩服務。
青鯤鯓保留著純樸的漁村風味,可以看到扇形鹽田的夕陽和高蹺行鳥的身影,運氣好的話可以到青山漁港參與熱鬧的魚貨叫賣,想感受最道地的漁村風情,來青鯤鯓就對了!
另外有一樣奇特的景象是其他漁村少見的,就是費時費工的日曬火燒蝦乾,由於四台斤的蝦子只能製成一台斤的蝦乾,因此蝦乾價格高貴,而只用日光跟海風調味的曬蝦乾更是僅青鯤鯓才有的道地天然臺灣味。
本店創始於2005年5月,其經營方式是將在地的產業轉化成可供遊客欣賞、了解、消費的地方,將庭院分設成外部與內部兩區項,外部以當地產物(蚵殼)來做裝置藝術,讓在地人與遊客可以感受到原來蚵殼也可以那樣美,並可以搭乘觀光巴士實際體驗海上觀光的樂趣;內部則以天然漂流木貝殼佈置的休閒空間、展示空間,讓遊客有個休閒歇腳的地方。
布袋港潮間帶休閒館之服務項目:
一、蚵貝藝術 DIY現作教學
二 、休閒咖啡與冷熱飲服務
三 、過年期間免費參觀蚵貝文化藝術生態館
四 、虱目魚丸 DIY(團體20人以上或學校教學)需預約
如需知詳情可來電查詢 05-3475555 0963228691
布袋港觀光漁筏與潮間帶休閒生態館之活動內容與項目有:
A:(蚵的一生介紹)-蚵如何來到世間!!又如何離開世間?
B:(蚵的各式養殖法可分為五種養殖是如何演變的?)
一、蚵殼式養殖法
二、竹仔蚵養殖法
三、倒臥式(平掛式)養殖法
四、直立式(站棚)養殖法 五浮棚式養殖法
C: 進入潮間帶生態文化館觀賞生態與布袋文化產物
一、觀察潮間帶之生物如(和尚蟹類 螺類 貝類 藤壺等生物)
二、海洋生態認識生物如(海馬 鯊魚 海洋寄居蟹 雕魚 花身等)
三、活化石(鱟)生態特徵介紹如(3個長在頭上的眼睛12隻腳 一隻劍尾)並可欣賞主人餵食鱟的表演秀喔!
四、認識鹽的文化與實際體驗老鹽工挑鹽的辛苦過程體驗
五、戶外庭園 虱目魚丸DIY體驗(現擠 現煮 現吃的丸仔喔)
六、搭乘海上觀光巴士 觀賞蚵田風光與生態沙洲賞鳥體驗之旅
立於沙洲之上,國境極西的燈塔
民國46年(西元1957年)興建的國聖港燈塔,位於臺南市七股區國聖港,也是台灣極西的燈塔,為一方錐形鋼架結構,塔身顏色為黑白相間。原國聖港燈塔啟用發光後,因受颱風襲擊及海潮侵蝕,沙洲盡失,整個燈塔陷入汪洋大海之中,民國58年遭受「衛歐拉」颱風摧襲,塔身倒塌,無法使用;民國59年6月移至附近頂頭額汕另建新塔,代替舊塔發光。
一日遊建議行程:七股鹽山→臺灣鹽博物館→七股潟湖搭船→國聖港燈塔。
晚上無照明,不建議夜間前往。
因北堤堤防北邊入口因風勢關係易沙土淤積,請民眾前往時注意安全,以免車輪陷入泥沙中。建議從北堤堤防南邊入口進入。
南布袋濕地,觀賞侯鳥姿舞飛揚!
南布袋濕地位於嘉義縣布袋鎮市區南側的閒置鹽田內,昔日屬於布袋鹽場的六區鹽田所在地,整體面積(含潟湖水域)約達1,385公頃,北接西濱聯絡道和贊寮溝,東臨台十七道路和布袋國中,南側跨越龍宮溪至台17道路,西側以潟湖水域為界。 南布袋濕地在數百年前,原是倒風內海之潟湖淺水域(即今日殘存之好美潟湖),後因先民移入圍墾而成餵養周邊聚落居民的魚塭,直至1930年代後日人因南進擴張對於被稱為工業之母的鹽品需求孔急,進而強制徵收民塭開闢為鹽場。
光復後民國五、六0年代,曬鹽事業曾為台灣西南沿海地區創造過「白金歲月」的璀燦榮景,然隨著台灣社會及經濟結構之轉變,台灣鹽業因敵不過鹽品開放進口之全球化競爭,台鹽公司終於在2002年宣布所有鹽場廢曬,至此台灣鹽業發展正式劃下歷史句點。
迄今,廢曬多年之廢棄閒置鹽場,因經年累月的雨水沖蝕淡化後,加上因超抽地下水而致使地層下陷等環境因素,在自然演替下倒成為吸引大批冬候鳥、夏候鳥前來棲息覓食的濕地樂土,尤其是每年的九月到翌年四月,該區域更是西南沿海最重要的野鳥棲息地之一。
在南布袋濕地便可觀察到黑面琵鷺、白琵鷺等保育類動物前來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