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古戰場

電話:886-8-8338100

網址:

地址:屏東縣車城鄉石門古戰場

郵遞區號:0

此處曾經是抵抗日本人侵略的古戰場所在地,石門海拔約370公尺左右的虱母山和海拔約450公尺的五重溪山相對環峙而成,山壁陡峭,中間有孔道通往牡丹鄉。石門古戰場是一處岩石多樹木少的地區,為一處天然險障!沿著小路往山頂走去,路旁可見一石碑題字「澄清海宇還我河山」,讓人不禁對於昔日抗日英雄的凜然正氣倍感敬畏。 牡丹社事件 近因: 1871年(明治4年,同治10年)10月一艘琉球宮古島向那霸上繳年貢的船隻,在回航時遭遇颱風,漂流至台灣東南部八瑤灣(即今之九棚灣),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有66人登陸,闖入高士佛社(並非牡丹社,如今之牡丹鄉,故牡丹社事件之稱呼並不完全正確)原住民住地,後又因文化認知不同而遭殺害54人,逃過一劫的其餘12人則在當地漢人營救下前往台南府城,由清政府官員安排轉往福州乘船歸國。此類事件在當時不時發生,按慣例皆由中國政府撫卹、送還本國。1873年日本政府外務卿副島種臣前往中國時向總理衙門提起此事時,大臣毛昶熙答覆:「二島(琉球與台灣)俱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次固在於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而煩為過問?」日本拿出被害者中有四位小田縣漁民的證據,又追問「貴國既然已知撫卹琉球民,為何不懲辦台番?」,毛以殺人者為置之化外的生番來搪塞,副島便言:「生番害人,貴國置之不理,我國有必要問罪島人,因與貴國盟好,特先來奉告」,毛昶熙不察日使意圖,隨口回答:「(台灣)生番係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日本遂抓住這句話柄,向「無主番界」出兵。 戰爭經過: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5月10日,日軍於射寮(今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5月18日到5月21日,日軍與台灣原住民有小規模接觸,互有傷亡。5月22日,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150人進抵石門(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遭到原住民強烈抵抗,最後日軍陸戰隊攀上峭壁居高臨下,情勢逆轉,原住民敗逃,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經此一役,多數採觀望態度的原住民皆靠向日本。6月1日起日軍分三路掃蕩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原住民,沿途只有小規模抵抗,佔領後焚燒村屋並撤回射寮營地。7月1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終於投降。日軍移營龜山(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長期駐紮。

停車資訊:
營業時間:每日開放
門票資訊:
旅遊資訊:
注意事項:

    資料來源: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http://data.gov.tw/

    海口港

    福安宮

    保力農場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四重溪溫泉區